当前观察:华为云,攻坚国产工业软件新高地

2023-06-19 22:53:43来源:DoNews

国产工业软件的关注焦点正在转向研发和制造,这将提升国内产业界研发创新摸高的“底线能力”。而一批华为云工业软件生态中的企业,今年将在市场争夺中有更多动作。

文|石兆

编|赵艳秋


【资料图】

今年以来,华为在工业软件上的动作一直是业界焦点。

从年初透露的“打造从沙子、矿石到产品的领先产品研发工具”,到完成13000 +颗器件的替代开发、4000+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再到宣布实现MetaERP的研发创新和内部替代,华为在软件和基础工具研发的每一个动向,都能引发市场密切关注。

日前,在苏州举办的2023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华为工业软件和工业云CTO丘水平进一步介绍了华为云在新一代工业软件体系、国产工业软件生态上的建设进展和战略洞察。数智前线获悉,经历业界几年的共同努力后,上述领域已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

01

世界最大的工业体系,期待国产软件“弯道超车”

国产工业软件的关注焦点正在转向研发和制造。用丘水平的话说,这是产业研发创新摸高的“底线能力”。

“一架波音飞机卖1亿美元,绝对不是因为加了多少传感器,有怎样的远程运维能力,而是因为它在设计制造过程中,把工艺知识和经验注入到了飞机里。”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就曾对此表示,一个产品真正的增值部分,就在研发生产数字化。

此前,国内工业软件多集中在企业运营管理、生产过程管控等商业价值流层面。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统计,上述领域占到制造业软件投入的84%,而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与工艺管理软件仅占到投入的3%。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也着重提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突破设计仿真、混合建模等基础技术。不少业界人士也表示,这一现状已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在这一背景下,华为云联合生态伙伴打造的新一代工业软件体系,其背后是华为云加大投入工业领域的产品生命周期流、生产制造流数字化,这正是当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也有历史性机遇。

以沿海制造业重镇苏州市为例,苏州工业基础雄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36万亿元,有35个工业大类、515个小类,企业数量近83万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万家。

基于优渥的产业基础,苏州正加快工业软件面向细分行业的工程应用创新,通过平台、政策牵引供需双方协同对接,以需求侧带动供给侧能力提升,让国产工业软件从“能用”到“好用”,打造工业软件工程应用创新高地。

从全国层面看,以制造业为代表的泛工业领域正加快云化、数字化转型,工业软件也迎来了变革期。IDC中国研究经理杜雁泽告诉数智前线,IDC预测,从2021到2026年,制造业软件的云化部署比例将从 22.9%上升到 31.5%,5年期年复合增长率为24.7%。

“如果按照传统模式跑,我们已经跑不过别人,现在云提供了一个换道超车的机会点。”多位制造业人士表示。

在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丘水平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华为云将联合伙伴企业,围绕板级EDA、结构设计、工业仿真、设计制造融合等领域,打造系列化的云上工具链,并基于云上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优势,重新定义工业软件产业的设计、研发、部署和销售等推进模式,构建开放共赢、利益共享的工业软件新业态。

对国内工业软件领域而言,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创新。

新一代工业软件基于云的技术架构,利用分布式技术,性能相比传统架构可实现十倍乃至百倍的提升。同时,华为云也联合国内工业软件伙伴,在云上构建包括工业数字模型驱动引擎、几何模型建模、图形渲染在内的10大工业软件内核引擎——这些技术背后,正是工业软件产业的共性经验沉淀。

此外,华为云还提出将在云上构建工业基础资源库。工业软件伙伴能基于这些根技术和资源库,不用重复投资,快速构建不同工业领域的专业SaaS软件。

过去,国产工业软件产业存在着起步晚、市场份额小、产业生态弱等诸多短板,在与国际厂商竞争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因此上下游合作成为了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

“如果你去看国外厂商,例如达索、西门子,他们在研发上的投入每年达到数亿,国内厂商很难望其项背。但如果龙头企业可以牵头部分行业共性技术,上下游专注于自己的know-how,产业上下游绑在一起,就有更大的开拓机会和空间。”工业软件企业湃睿科技技术总监周海伟博士告诉数智前线。

据透露,目前已有20多家工业软件企业基于华为云核心技术底座iDME(工业数字模型驱动引擎),打造新一代云化的工业软件。

这些国产工具,针对板级EDA、结构设计、工业仿真和设计制造四大领域进行了整合,打造了系列化工具链,目标是给客户提供全栈完整的创新服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有31个制造业大类、609个小类,拥有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工业体系。

面对庞大的工业体系,华为采取的是“多点切入、多路推进、多方协同”的策略。在华为和一批国产软件厂商的努力下,工业软件领域的弯道超车正加快到来。

02

国产工业软件生态怎么样了

在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丘水平展示了多家国产软件伙伴企业的研发进展,他们基于华为云工业数字模型驱动引擎iDME,自主研发了各类SaaS工业软件。例如,安世亚太的SPDM(仿真流程与仿真数据管理平台)、湃睿科技的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依柯力的离散MOM(制造运营管理)等。

传统工业软件遇到了不少困境,比如,体系较为封闭,产业链上下游的集成较困难;在企业内部,工业软件品种多,不同系统各自为政,形成烟囱式的数据孤岛;此外,部分软件的实施和调优周期特别长,很难适应客户的快速转型。

为此,一些国产工业软件企业基于最新技术架构开展自研,像云计算,以及华为云工业数字模型驱动引擎iDME,来解决上述问题。

“以iDME为例,它的‘i’,代表工业,DME是数据模型驱动引擎,它的几个关键词都在里面。”湃睿科技周海伟告诉数智前线,iMDE覆盖了工业里涉及到的各类通用数据,可以说是工业软件的根技术所在。各个环节的软件如果都基于这一底座,可以实现系统的打通集成。在此基础上,它也提供了多项能力,比如低代码能力可帮助开发者实现敏捷开发。湃睿基于低代码平台,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企业客户提出的7个开发需求,效率数倍于以往。

不仅如此,iDME还持续沉淀工业数据管理的通用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有用户在用,它的功能就会越来越强大。”周海伟说。

目前,这些国产软件厂商开发的产品,基本进入与客户磨合验证或规模推广的阶段。而一款新软件,要经受客户场景的验证和优化,获得用户口碑,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很多客户多年使用海外工业软件,都处于观望期。

“关键是要打开市场缺口。”依柯力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可杰告诉数智前线,他目前更关注如何让客户尽快了解并认可他们的解决方案。依柯力计划于6月底推出基于iDME的通用离散MOM融合产品及汽车零部件行业联合解决方案,这也是该细分赛道首个相关软件。

尹可杰对今年的市场非常看好,预计10月,该MOM软件将在国内一线主机厂上线。他期望今年至少落地2至3个大客户项目,这样系统才能不断验证迭代。\“我现在基本上每周都在客户那里。”周海伟说,“这个阶段需要上下游合作更快速地往前推。”湃睿3年前基于iDM开始自研PDM SaaS软件。今年,他们尤其注重售前投入,对于市场增长也给予了厚望。

“时间不等人。”尹可杰在该行业已27年,感觉到当下的机遇与紧迫性。他所在的汽车业,国外工业软件虽有很深的行业know-how,但过去二三十年迭代缓慢,究其原因,是传统汽车行业多年没有太大变化,许多车企和研发公司已“躺平”。

尹可杰认为,新能源汽车,尤其是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换道超车”,给国产工业软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他估计,“在两三年之内,国外的工业软件企业龙头必定会重新杀回市场,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两三年的窗口期。”

随着生态的逐步建立,华为云与伙伴也在重新定义工业软件生态利益分享的机制。多家国产软件企业认为,软件产业的核心在于健康生态。以国外龙头企业的软件生态为例,他们与伙伴企业合作通常在二十年以上,有些甚至达三四十年。反观国内一些生态,不仅时间沉淀远不如国际厂商,而且往往开始合作不久就转为竞争。不少企业家呼吁,期望构建一个长远发展、枝繁叶茂的生态。

“建设生态,一是目标一致,二是分工明确。”尹可杰分析,华为搭平台、建生态,软件厂商在垂直领域上做到极致,双方一起向目标市场和客户推出融合产品及联合解决方案,这是大家认可的共同目标。

如今,在这一生态里,各大行业头部客户都开放了业务场景,有关部门也提供了扶持资金、开放了高校合作项目等。在生态的综合推动下,伙伴们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

杜雁泽也给予了乐观分析。根据IDC的研究,2022年本土CAD、CAE、EDA等设计研发工业软件,在中国市场占比为10%-20%,较过去几年已有大幅提升。在PLM、MES、ERP等业务管理类工业软件上,国产占比已达35%-60%。在部分领域,本土厂商已有领先优势。

03

云工厂正在开启产业合作新篇章

基于华为云的工业软件云这一底座,产业上下游合作的“云工厂”,也将为工业带来深刻改变。

云工厂是一种以产业升级为目的的网络化制造新范式。目前,已有两个产业工厂云崭露头角,一个是造物云,即电子电路智慧云工厂,另一个是数智聚模云,涉及模具全产业链。

这些云工厂由一个或多个龙头企业,承担产业“运营商”角色。“运营商”与伙伴企业之间通过结盟关系,将整个产业链整合起来。

工厂云有“实体平面”,也就是线下实体集群,也有“数字平面”,即线上数字化平台。模具云的运营商——启泰产业互联网负责人张凤飞告诉数智前线,通过产业政策、产业园区以及行业资源,他们在全国共规划五大线下产业集群,涵盖从原材料、设计、制造和物流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值得关注的是,在数字化平台构建中,云工厂加入了国产工业软件工具链,将华为侧的工业软件服务商生态引入。

金百泽造物云产品总监郑汉明告诉数智前线,他们是电子电路云的产业运营商,正与华为云开展全面合作,通过整合不同产业资源,将各种基础数据资源引入平台。“以产品研发为例,物料数据资源结合研发工具栏,研发效率就能提升上来。”

观察两个工厂云,初衷都在解决行业发展瓶颈。

其中,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从手机、汽车到飞机,所有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模具。但模具是一个非标行业,每一套模具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导致整个行业不具备规模发展优势。

基于这一产业痛点,数智聚模云将重点放在资源聚集效应上,包括人力资源、制造资源、原材料资源的整合。

以人才服务为例,由于不少成熟模具设计师返乡,一些“90后”“00后”年轻人又不愿意进入行业,模具行业近几年出现了“人才倒挂”现象。同时,一个新手模具结构设计师从零起步到独当一面,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的成长时间。基于这一平台,企业将引入培训机构,结合华为云的人才服务和赋能,可以把人才生态逐步构建起来。

再如,一些中小模具企业通过行业协同,不用重复去投资设备,实现轻资产运作,可将有限资源投入到高质量订单的设计上。而通过平台聚集某些非标件的需求,原料企业也能实现批量供货,形成规模优势。

通过对中小模具企业的引导,可以加快企业从小而散、小而全转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新。启泰产业互联网负责人张凤飞告诉数智前线,通过平台的数字化工具链,模具设计正变得更简单。经过验证,产业链企业的局部模具设计效率最大可提升70%,综合效率提升50%,平台集采成本降低20%等。同时,每个产业集群园区引入数十家模具制造及产业配套企业入驻,可带动周边200至300公里范围的工业发展,提供大批高质量就业岗位。

在电子电路行业,同样的变化也在显现。金百泽造物云产品总监郑汉明介绍,电子电路产品走向市场往往面临“两道槛”:一是在研发阶段,产品需求不稳定、订单量小,大量新研发的产品会在这个阶段结束。工厂云要帮助企业做需求评估,找到最合适的供应商,加强标准质检,缩短研发周期,提供从研发到设计、从打样到量产的一站式服务与赋能。

另一大门槛,是在批量化生产中,云工厂要进行统一的订单调度,保障产品的生产和交付,降低整体采购成本。“电子电路智慧云工厂通过与华为云合作,以研发服务为目标,订单为牵引,同步引入华为云对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正在打通这一产业难关。”郑汉明说。

无论是工业软件生态,还是云工厂的实践和经验,这些创新都将沉淀在华为云FusionPlant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从2019到2022年,已连续四年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2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而IDC调研发现,中国中高端制造业的比重正在显著提升,2022年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已实现同比增长7.4%,远高于GDP增速。

然而,制造业不是一个朝夕之间即可颠覆变化的行业,其数字化事业更需要久久为功。随着华为云和一批国产工业软件生态企业的快速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更将行稳致远,引领产业走向新的发展高地。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上一篇:物业市场惨淡、大股东占用资金,众安智慧第4次闯关难 环球视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