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焦点!连直播公司都来抢锂矿了
持续近一年的跨界买“锂”热潮,没有减退迹象。
11月份,A股就有4笔规模过亿的跨界买“锂”动向,当中包括珠宝和电商公司。
(资料图)
11月11日,卖珠宝的萃华珠宝公告称,拟用现金6.12亿元收购四川思特瑞锂业有限公司51.00%的股权,理由是“为了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增加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多样性”。
11月24日,做电商直播的盛迅达公告称,拟用现金收购卢氏县宇瑞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宇瑞科技”)80%股权,交易价格800万元,并向其增资1.47亿元,投入合计超1.5亿。
公告显示,宇瑞科技持有光宇矿业60%股权,而光宇矿业持有河南省两个锂矿的100%权益,本次交易完成后,盛迅达将间接持有这两个锂矿的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家公司在公告后,均收到交易所对跨界活动的关注函。
此外,11月份,还有造纸的美利云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将天津力神持有的锂电业务并入上市公司。
生产铁矿石的大中矿业在内蒙古赤峰投资200亿元,建设锂电全产业链产业园区,同时斥资160亿元,在湖南彬州投资锂矿采选、加工等项目。
事实上,11月份的例子,仅仅是持续了近一年的跨界买“锂”热的缩影。今年以来,包括房地产、影视、医疗行业在内的30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各种办法跨界进入“锂”行业,规模从几亿元至上百亿元不等。
蜂拥而至的原因不难理解,在锂价行情火爆的背景下,这些上市公司希望通过搭上“锂”这辆“顺风车”来刺激股价。
然而,已经火爆了较长时间的“锂”概念,除了水涨船高的项目估值外,周期性调整、下游产能过剩的隐忧正在浮现。
对于盲目大手笔跨界买“锂”的公司来说,搭上的究竟是顺风车还是末班车?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金角财经,我们将为你剖析更多社会热点,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01 “确实是暴利”上市公司愿意冒险投入巨资,进入到不熟识的“锂”行业,无非是看重锂价的火爆现象。
Choice数据显示,12月1日,国内碳酸锂价格报58.8万元/吨,相比2020年初的4.8万元/吨,增幅超11倍。
锂资源主要以固态岩石锂矿和液态盐湖锂矿两种形态存在。据了解,盐湖提锂成本约在5万元/吨以下,锂矿成本相对较高,但也不超过8万元/吨。
按目前接近60万元的吨价计算,锂资源项目带来的利润“确实是暴利”,有锂业公司高管表示。
行业有多暴利,从龙头毛利率可以侧面反映。
今年第三季度,天齐锂业的单季度毛利率创下87.3%的新高,通俗地理解,天齐把成本仅12.7元的商品,以100元售价卖出去了。
锂价火爆的核心原因,是新能源车的销量高速增长。
今年1-10月,全国新能源车销售量为528万辆,分别是2021年和2020年同期的2.1倍和5.9倍。
作为新能源车电池关键原材料的锂,由于上游锂矿开采建设周期长,无法快速反应中游需求,导致短期严重供不应求,推动锂价暴涨。
行业内,类似“钱都给上游赚了”、“作为甲方过得像乙方”的吐槽,屡见不鲜。
市场调研机构IDC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约1300万辆,2026年接近1600万辆。
下游的需求将拉动全行业高速增长,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
2025年,国内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达471万吨,负极材料出货量达280万吨,分别较2021年增加269%、289%;
动力电池出货量预计2025年达1250吉瓦时,较2021年增长282%。
中下游需求高速增长的预期,支撑住了高企的锂价。
“未来价格不可能回到上个周期里的每吨十几万的水平了。”有业内人士表示。
价格和概念火爆、中下游需求增长快,A股公司都想蹭上“锂”来刺激股价。
02 股价暴涨,业绩暴跌跨界进入“锂”领域,最经典的例子是房地产商宋都股份。
在2021年亏损接近4亿的情况下,宋都股份在今年1月公告称,将投资5亿元成立宋都锂业,投资额超过去年末净资产的10%。
宋都股份公告
公告一出,宋都股份的股价在随后三个交易日均一字涨停。
交易所马上发问询函,但依然没有影响宋都股份在“锂”的进一步布局。
3月13日,宋都股份又发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宋都锂科与启迪清源组成联合体,共同参与西藏珠峰的“阿根廷年产5万吨盐湖提锂项目”。其中,宋都锂科进行垫资16亿元,接近去年末宋都股份净资产的40%。
宋都股份公告
公告出来后,宋都股份股价连收7个涨停板,但也再次收到交易所的关注函。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后一个涨停日,宋都股份出售了2018年员工持股计划所有股份,套现2.2亿元,相比购入成本1.28亿元,增值71.8%。
随后,上交所、证监会浙江监管局陆续发函,并同时对宋都股份董事长总裁俞建午、董秘郑羲亮出具警示函和公开谴责、记入诚信档案。
当然,希望走捷径的上市公司还有很多。
文章开头提及的四家上市公司,在11月份宣布跨界进入“锂”领域后,都迎来二级市场的短暂追捧,美利云甚至收获五个涨停板。
不过,今年前三季度,上述上市公司业绩均大幅下滑,宋都股份、盛迅达、美利云更是由盈转亏,同比跌幅高达340%、103%、449%。
此外,这些公司的跨界投资金额远超其盈利能力。
年初打算出资5亿和垫资16亿的宋都股份,今年前三季度亏损1.47亿;投资规模超1.5亿的盛迅达和美利云,同样处于亏损状态;
动用了6.12亿元现金收购的萃华珠宝,归母净利润仅0.35亿;投资规模数百亿的大中矿业,归母净利润只有9.32亿。
此外,由于业务跨度过大,不少公司在宣布跨界后都受到交易所“关注”。
03 还能火多久?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买“锂”的热情依然高涨,但近期参与方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龙头如赣锋锂业、紫金矿业、宁德时代的节奏均开始放缓。
此外,有业内人士透露,对于目前买“锂”的企业来说,挑选项目的指标不再是单纯的看资源量和品位,更重要的是项目投产的速度。
这些决策的背后,都暗示着业内对锂价后市的担忧。
事实上,在锂价一度接近60万元/吨后,市场对锂价回调压力的担忧就一直存在,不少企业希望趁着价格还在高位时,让产品快点进入市场,趁早收回成本。
有色金属都有周期属性,锂也不例外。
锂的上一轮周期开启于2013年,彼时我国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锂价开始攀升。到了2015年,锂价涨幅加快,并在2016-2017年两度突破17万元/吨。
不过,随着海外矿山大规模放量,以及国内补贴退坡,锂价随后进入漫长的回调,2018年底跌回到8万元/吨水平,相比16-17年的高位,回落幅度超过50%。
到了2019年下半年,锂价更是进一步跌至6万元/吨,比不少项目的成本价还要低。
周期波动的痛苦,龙头天齐锂业是最清楚的。
2013年,锂价势头开始好时,天齐锂业就启动“以小吃大”的收购,以30.41亿元收购澳大利亚矿企泰利森,间接获得旗下优质锂矿格林布什51%股权,彼时天齐集团总资产也不过30亿元;
2014年5月,天齐锂业完成对泰利森的收购,随后锂价在2015年快速上涨,天齐锂业净利润从2014年的1.3亿元暴涨至2017年的21.45亿元。
搭上“顺风车”的天齐锂业很快还清并购贷款,并在2018年再度尝试“以小吃大”,动用270亿元收购智利SQM股权。
不过,随后一路下跌的锂价导致天齐锂业欠债累累,最后不得不靠出售泰利森股权补血。
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不断提升,锂价又开启了新一轮周期。
2021年,锂价由7万元/吨以下一路涨到年末的20万元/吨;
今年,锂价进一步冲上50万元/吨,后受上海疫情影响有所回调,但随着8月南方出现限电、锂业龙头减产,锂价再次开始上涨;
到了年底,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厂提前备货,叠加冬季青海地区锂产量下降,锂价继续创新高,甚至一度接近60万元/吨。
不过,由“锂”的上一轮周期可以预料,高企的锂价不见得有持续性。
首先,锂价最重要的支撑无疑是新能源车的销量,但在一片叫好的预测中,新能源车销售能否维持高增长,实际上是存在疑问的。
今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多数机构分析认为,再次出现延期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消费者为享受补贴政策提升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 甚至已经透支了未来的购车需求。
今年1-10月,中国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高达95.7%。摩根士丹利最新的报告指出,明年可能很难看到类似的增长速度,预测2023年中国的电动车销售增长将放缓约15%。
华尔街见闻补充分析称,“今年四季度本应是新能源汽车继续冲高产量和销量,但在如今看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不如预期,是碳酸锂在今年12月、明年1月,2月和3月的现货远期价格都同时出现回调的原因。”
昨天更是传出特斯拉上海工厂减产的消息,在几番降价之后还要降低产能,行业大哥的态度,更加引发市场对明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担忧。
除了新能源车销量放缓的担忧,电池产能过剩也是一大问题,更有分析认为,最快明年电池可能就会迎来去库存周期,让上游锂价承压。
摩根士丹利研究显示,从2019年起,中国的电池产量每年增长166%,而电池装车辆每年增长110%;2019-2021年,电池产能平均比实际装车量多40%,且该“超产率”在2022年将扩大到93%。
此外,10月份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甚至不足产量的一半。
从重要企业的未来规划也能看出问题,至2025年,宁德时代产能规划为670吉瓦时,中创新航和蜂巢能源扩产目标分别达500吉瓦时、600吉瓦时,瑞浦能源的规划为200吉瓦时。
可供参考的是,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仅154.4吉瓦时。据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预测,2026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也只是增加至762吉瓦时。
也就是说,即使只考虑几个主要企业,产能规划显然也远远高于未来实际需要。
国内第五大动力电池生产商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11月6日公开表示,预计最晚2024年锂电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
而被誉为“亚洲锂都”的江西宜春,辖区内的锂企最近接二连三暂停,宁德时代也放弃了在宜春奉新的10万吨碳酸锂冶炼项目。
此外,供应增加也会使锂价回落。
摩根士丹利指出,预计明年的对锂的需求将增长10%,而供应量将增长22%,这将扭转今年锂矿短缺的现状,使供需趋于平衡,因此锂矿价格也将调整。
多重因素下,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碳酸锂价格在明年下半年将下跌至34万元/吨,相比最近的价格下跌超四成。
在锂价已显示过热迹象下,上市公司依然挤破头要搭上这个火爆概念的末班车,不可谓不冒险。
当中,不少公司更是主营业务做得一塌糊涂,跨界投资也仅流于表面,签完框架协议就没有下文,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炒作味甚重。
市场从来不缺乏热点,但没有公司能靠炒热点就维持下去。
相比几个涨停板带来的资本狂欢,新能源车会否继续高速增长、电池产能是否过剩、锂业最后会否落得一地鸡毛,才是产业发展更值得关注的风险。
参考资料:
1.财新《锂电跨界投资火爆,看中市场前景还是刺激股价?》
2.华尔街见闻《锂价转折点要到了!大摩神预言,市场信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