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观点:36氪研究院 | 2022年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洞察报告
CCUS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技术,其发展对于促进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愿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CCUS仍处于发展早期,部分先进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未来,随着政策支持不断、关键技术逐步成熟以及各行业巨大减排需求拉动,我国CCUS将向着低成本、商业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产值规模有望在2050年突破3,000亿元。
(相关资料图)
1、发展概况CCUS定义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 CCUS)是指将CO2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以实现CO2永久减排的过程[1]。按照技术流程,CCUS主要分为碳捕集、碳运输、碳利用、碳封存等环节。其中,碳捕集主要方式包括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等;碳运输是将捕集的CO2通过管道、船舶等方式运输到指定地点;碳利用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CO2实现资源化利用的过程,利用方式包括矿物碳化、物理利用、化学利用和生物利用等;碳封存是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将捕集的CO2注入深部地质储层,使其与大气长期隔绝,封存方式主要包括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
政策环境:政策助力CCUS技术推广和示范工程建设CCUS是目前实现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短期内,我国以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发展CCUS可促进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加快传统高排放行业的转型发展,对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CCUS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推动CCUS示范工程建设、加强CCUS技术推广示范、将CCUS纳入绿色债券目录等。
技术环境:我国CCUS研发能力不断突破,但部分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不断,我国在CCUS各环节的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其中,碳捕集环节的燃烧前物理吸收法、碳利用环节的铀矿地浸开采技术等已处于商业应用阶段。与此同时,我国仍存在CCUS相关设施数量较少、项目规模较小等短板,部分关键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根据《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应用状况》数据,中国已建成投产、在建及拟建的碳捕集与封存设施数量占全球总量的7.7%,占比远低于美国的50.8%。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捕集规模在30万吨/年以下的CCUS项目数量占比达88.9%,捕集规模超过60万吨/年的项目仅占3.7%,而美国CCUS单项年均碳捕集规模约241.4万吨/年。
2、发展现状生态结构:按照产业流程,CCUS主要由碳排放、碳捕集、碳运输、碳利用与封存等环节组成碳排放主要分为煤化工、制氢等高浓度排放和石油化工、炼钢、燃煤、燃气等中低浓度排放。碳捕集、碳利用与封存是CCUS三大重点环节,下文将详细阐述。碳运输主要分为罐车运输、船舶运输和管道运输等。其中,罐车运输和船舶运输已达到商业应用阶段,海底管道运输则仍处于研究阶段。
(1)碳捕集:既是CCUS的首要环节,也是CCUS流程中成本主要来源。碳捕集主要从工业废气和大气中捕获,CO2浓度越高,捕集成本越低。按碳捕集与燃烧的先后顺序可将碳捕集技术分为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燃烧前捕集成本相对较低、效率较高,但适用性不高;燃烧后捕集虽应用较广,但相对能耗和成本更高;富氧燃烧对操作环境要求高,目前仍处于示范阶段。根据分离过程,碳捕集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技术、化学吸收技术、膜分离技术、低温分离技术等。
(2)碳利用:是降低CCUS实施成本的关键。目前我国以地质利用为主要方式,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相对较少。具体来看,地质利用中CO2-EOR技术既能封存大量的CO2,又能增产石油,兼顾经济与环境效益,短期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化工利用是以化学转化为主要特征,将CO2和共反应物转化为目标产物从而实现资源化利用,对CO2浓度要求低、实施成本低,具有开发价值;生物利用是以生物转化为主要手段,将CO2用于生物质合成,对CO2的浓度要求较高、实施成本较高,但单吨CO2产出效益也相对较高。
(3)碳封存:目前CO2的排放量远超其利用能力,无法被利用的CO2需要利用封存技术埋存。碳封存主要分为咸水层封存、枯竭油气藏封存等技术。其中,咸水层分布较广且封闭性较好,封存效果理想;枯竭油气藏通常具有完整、封闭且稳定的地质环境,能保证封存的安全性,但存在一定的泄漏风险,需要多方位监测技术进行保障。
示范项目情况:我国CCUS项目遍布19个省份,利用和封存方式呈多样化根据《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1)》,目前我国已投运和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约40个,分布于19个省份,涉及电厂和水泥厂等纯捕集项目以及CO2-EOR、CO2-ECBM、地浸采铀、重整制备合成气、微藻固定和咸水层封存等多样化封存及利用项目。其中,中石油吉林油田EOR项目是亚洲最大的EOR项目,已累计注入CO2超过200万吨;国家能源集团国华锦界电厂建设的15万吨/年燃烧后CO2捕集与封存全流程项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燃煤电厂CCUS示范项目。
3、发展展望技术创新推动成本降低,助力CCUS规模化应用目前,我国CCUS仍处于发展早期,部分先进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未来,随着政策支持不断增多以及示范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我国CCUS相关技术将逐步成熟,带动CCUS各环节成本下降,从而进一步推动CCUS规模化应用。以碳捕集环节为例,新型膜分离、新型吸收、新型吸附等技术的成熟将推动能耗和成本降低30%以上,有望在2035年前后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2]。
各行业减排需求巨大,预计2050年中国CCUS产值规模将超3,000亿元在“碳中和”战略目标背景下,我国煤电、水泥、钢铁等行业减排需求巨大,带动CCUS进入快速增长期。根据《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1)》,预计2030年中国各行业CCUS减排需求达0.2-4.08亿吨,2060年将达10-18.2亿吨。此外,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及技术进步推动下,我国CCUS市场规模逐步扩张,预计到2050年产值规模将达3,300亿元,2025-2050年GAGR约11.9%。
[1][2] 资料来源:《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1)》。
36氪研究
36氪研究院根据行业发展、资本热度、政策导向等定期输出高质量研究报告,帮助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等快速了解行业动态,把握发展机遇和明确发展方向。同时,研究院致力于为全国各级政府、企业、VC/PE机构、孵化器/产业园区等提供专业定制化咨询服务。
公众号
标签: